十大网堵靠谱网址-十大网堵靠谱网址平台

十大网堵靠谱网址-十大网堵靠谱网址平台


创新单位结算账户管理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来源:    阅读次数:   2014-11-04 17:47:14   

创新单位结算账户管理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上海银行南京分行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系统相继升级换代,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不断涌现,中央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实现了“一点接入、一点清算”,更便利于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从精简前台、强化中台、集约后台出发,优化资源配置,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的服务。
        一、创新运营机制,设立账户远程集中授权系统
        我行依托科技和业务流程再造,将原有营业机构的部分业务处理职能转移至后台,实现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营运模式,以建立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运营机制和业务流程,该运营机制被称为“前后台分离”。同时,前后台分离按照“统筹规划、急用先行”的原则,在制度完善、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初期,为加强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管理,我行首先对单位结算账户业务实施了前后台分离,并设立了账户远程集中授权系统。
        单位账户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以下简称集中授权系统)是指运用网络、工作流及影像存储技术,对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业务实现事中审批以及账户资料电子影像档案管理的运行系统。
        二、创新业务流程及风险控制
        结合我行实际劳动组织形式,集中授权系统业务处理模式为前台(营业机构)录入、后台(分行集中作业中心)审核,即各营业机构完成账户业务受理、录入账户开立所需要的具体要素信息,提交账户资料影像,由分行集中作业中心进行合规性、完整性审核后,完成账户开立。前、后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一)营业机构职责(前台)。营业机构负责账户资料的受理审核及影像上传工作。首先,经办柜员对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对企业办理账户业务的真实意愿进行核实,完成受理审核并录入相关重要信息后,进行纸质账户资料的影像采集。电子影像应做到图像清晰分明,色彩与原件基本保持一致,字迹清楚可辨,经营业机构有权审批人授权后,将账户资料影像及账户信息通过集中授权系统提交分行集中作业中心处理。营业机构上传的账户资料影像包括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等全过程的电子影像资料。
        (二)分行集中作业中心职责(后台)。分行集中作业中心实行工厂化式业务处理,主要负责对录入信息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账户资料影像的完整性、办理账户业务资料及手续的合规性、证件的有效性。账户开立业务经集中授权系统完成相关操作后,该系统会将信息传至核心业务系统同步完成开户处理。同时对一些特殊授权事项开立的账户,标注警示,提醒后期督查。
        (三)检查监督及后续管理。系统还提供了第三方监督功能,分行检查、审计人员可依托集中授权系统,开展辖内单位账户的监督检查工作。其中,警示账户的后续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被重点关注,并建立了定期核查警示账户记录,督促相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补正资料。
        (四)创新业务风险控制体系。账户业务前后台分离后,后台成为操作风险的主要防御者和控制者。风险点也由分散转为集中,风险控制也由人工控制转为以流程控制、系统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风险控制。一是道德风险。前台受理、后台处理;标准流程、统一管理;要素拆分、随机分配;专人专岗、相互制约。二是操作风险。数据自动检核;环节逻辑制约;异常预警提示;流水相互勾对。三是合规性风险。审核任务机控化;审核事项参数化;审核角色专业化。四是其他风险。内外部作案、业务外包和业务持续性等风险仍需通过加强前后台人员管理来控制。
        三、系统创新取得的成效
我行单位账户远程集中授权系统自2013年11月份上线以来,已处理了近500户账户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新的业务处理模式也逐步体现了各方面的优势。
        (一)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和自动化的后台集中处理,减轻柜面事务性工作压力,让柜员拥有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交流,增进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与发现,从而推动网点由结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提高网点产能。
        (二)业务并行处理。业务处理由过去的前台串行处理改为后台并行处理,业务处理流程长度缩短,交易与核算实现分离。
        (三)业务处理自动化。通过凭证整合、二维码应用、电子验印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自动化处理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
        (四)立等业务非立等化。在满足客户需求、改进客户体验的前提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缩减客户立等业务受理范围,提高非立等业务比例,逐步实现立等业务非立等化。
        (五)生产监控与调度。依据业务量变动,实时调整员工岗位角色,跨机构、跨中心调度生产任务,保证立等业务和限时业务得到及时处理。

相关热词搜索:资源配置 管理模式 账户

上一篇:加大考核管理 扎紧支付风险的“篱笆墙”
下一篇:再造对公结算流程 强化操作风险防控